浦美会员
  • 陈维根:愉悦心灵

    陈维根:愉悦心灵联合时报 2011年10月14日第8版:

  • 陈维根国画欣赏

    陈维根国画欣赏《上海企业》杂志2011年12期:

  • 春江水暖

    春江水暖《解放日报》2012年12月13日:

  • 苏焱云画册 — 12年版宣传画册

    苏焱云画册 — 12年版宣传画册本宣传画册是为了配合12年新加坡世界苏氏大会而赶印。画册中页《山泉清逸图》绘制中:

  • 清风明月照静心——记海上女画家苏焱 【刊于《美术博览》丛书第25期 (主编:朱国荣、包于飞)】2013年8月1日

    清风明月照静心——记海上女画家苏焱清风明月照静心——记海上女画家苏焱(撰文:潘毅)【刊于《美术博览》丛书第25期 (主编:朱国荣、包于飞)】2013年8月1日和苏焱的相识可谓偶遇,炎炎仲夏,和周国成先生参观“彩烈兴高”扇面画展,其时并未正式开展,只是有几位画家和一些工作人员在画廊布展。不经意间,我在一幅扇面画前驻足观赏,这是一幅带有文人品味的山水画扇面作品,清新雅致,如一缕清风从画中拂面吹来,颇有山居闲适的气息,很是我喜欢的一路风格。接着参观其他画作,这时国成兄从身后招呼,说是刚才那幅扇面的画家正在现场,

  • 苏焱的山水画情结 【刊于 2015-07-14《联合时报》 作者:华振鹤】

    苏焱的山水画情结华振鹤 2015-07-14《联合时报》 一位留法攻读经济学、回国后从事外贸工作的青年白领,出于对国画艺术的挚爱,毅然放弃优厚的待遇,激情满怀地陶醉在一树一石、一峰一涧之间,并且取得了相当成就。她就是女山水画家苏焱。怪不得她的画总是令人印象深刻,看上去笔墨坚实豪放,在缜密中仍具整体的气势。画坛中有句常说的话:“唯有画家自己感动,才能让观众感动。”苏焱的画正是感动了自己,从内心流淌出来,从而感动观众的。临沈周《庐山高》图(190X98cm) 从小酷爱绘画艺术的苏焱,由于种种原因,总是与艺术女神擦肩而

  • 传统之美最耐久 【刊于2014-4-3《文化艺术报》】

    传统之美最耐久《湖光山色共争秋》传统之美最耐久(刊于2014-4-3《文化艺术报》) 当下的艺术工作者是幸福的,因为能够欣赏到千年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绘画,这些都是极具经典性的,才没有被时代的变迁所淹没。人类的文明在不断进步,但审美覌似乎从没离开过其高标准,董巨、元四家、明四家、四王等,永远是我们崇拜的对象,他们的传世之作,依然是专业高校培养高材生的首选教材。《山为翠浪涌 水作玉虹流》——苏轼诗意图 高起点才能少走弯路,从公认的传统经典入手,不失为好的学习手段。尽管董源、黄公望、董其昌等历代中国山水画大师创作

  • 古韵心意 【刊于2012年9月28日《新民晚报“夜光杯”》撰文:苏空卿】

    古韵心意《云山从翠》古韵心意(苏空卿撰文)(图文刊于2012年9月28日《新民晚报“夜光杯”》)  “骨法用笔、气韵生动”,是苏焱的山水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她所推崇并不懈追求进取的原则和意向。  很多人作古意山水,容易拘谨刻板。苏焱则不然,她的作品师古不泥,也许是她遍临古画打下深厚传统基础,加上她处事为人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融入自然界带给她的感官印象,所以观其画很传统,却又能品出现代元素,让人产生共鸣,有如身临其境。这幅《云山丛翠》,画面仅以黑白论调,却表现出墨分五色的至高境界。平远式的构图,结合山

  • 画家苏焱 【刊于2012-3《新桃花源记》作者:苏兴良】

    画家苏焱《日映岚光轻锁翠》(4尺对开)画家苏焱(作者:苏兴良 刊于2012-3《新桃花源记》)2011年12月30日 在沈湖生态农庄小住期间,我在“苏园”的厢房间、“东庄春雨”庭院的厅堂、客房和农庄北区日式小楼里,常常可以看到许多书法、绘画、雕刻、彩灯等工艺作品,其中署名苏焱的中国山水画甚多。这一幅幅山水画,翰墨飘香,淡雅清新,达意传情,为农庄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绚丽的艺术色彩。 提起苏焱,我与她相识已有三年多了。还未见面之前,我已在朋友赠我的《海派文化》报的编辑部编委名单中,看到苏焱这个名字,当时还以为是位先生

  • 传统之美最自然 【刊于2011年12月17日《人民政协报》 撰文:苏空卿】

    传统之美最自然湖光山色正清华传统之美最自然——读苏焱《湖光山色正清华》图有感(撰文苏空卿)(转自2011年12月17日《人民政协报》) 中国画的创作是一个文化与智慧的综合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艺术修养与生活阅历的集中体现,一幅完整的中国画,既要表达出画面内容的可读性,又要体现题材蕴含的意境,更重要的是其哲学内涵,也就是要体现画家的天分、爱好与文化背景,这就不仅仅是表面所谓的技法、墨法罢了。总而言之,一幅好的作品既要有其势又要有其质,还要能动人心魄。 正如苏焱创作的《湖光山色正清华》图,是出自一位年轻女子之手,

  • 书斋有别名

    书斋有别名我的书斋名曰“倾翠书屋”,起用此名是由于其坐落于小居顶楼,沿窗远眺能望见屋外小区内的一片翠竹林。每每在画室中作画、写作、看书后的闲暇之余,我都会伫立窗旁欣赏这连绵的竹叶在风中舞蹈,时而轻快时而激烈,犹如乐曲般耐人回味,倦怠之意也随即消失无踪,又可抖擞精神继续工作。近日,得闻李济生老先生为我书斋的题字已寄到友人家中,便当晚就急急去领宝。一进门,为我求字的萧斌如老师就笑着告诉我:“这次你可是真的得大宝咯!”我自然非常高兴,因为李老是文坛名人,撰文无数,又是巨作家巴金先生的亲弟弟,而且今年已

  • 那些渐行渐远的书信时光

    那些渐行渐远的书信时光站在千年的时光隧道口,不禁感慨万分:我们的祖先,造就了光华绝顶的颗颗明珠;千年的风雨,赋予了它独特的魅力与内涵;千年的磨砺,雕琢了它深刻的内容和思想;千年的沧桑,塑造了它出凡的形象和志向……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这些诗句,诉说着古人音信难通的惆怅与无奈;也更多的是,传递着朋友、知己、情人、亲人之间因距离而产生的相思、相恋、想念的过程。 思绪回到现在。而今,大家早已用电脑和电话代替了书信,也习惯了用手机、

  • 闲话“毛边”

    闲话“毛边”近日,收到上海苏氏联谊会苏永祁会长馈赠的新年礼物——由他编著之《苏局仙联语选》和《小水石居文集·第一册·仰望先祖宗贤》。书拿到手上乍一看去就很特别:页边参差不齐,邻页互相粘连,合起时有如一本书中被夹入无数纸片。原始又古朴,真是越看越有味道。他见我若有所思,便解释说这是“毛边书”,为时下图书收藏之新宠,多用作内部交流,发行量甚微。我被这书散发的质朴气息深深吸引,之后又请教了周围一些爱书的好友,才对“毛边书”这个新名词有了更多的认识:毛边书,就是印刷的书装订后,“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刀削”

  • 由一道高中语文考试题反思考官的出题思路

    由一道高中语文考试题反思考官的出题思路http://www.1010jiajiao.com/gzyw/shiti_id_c9c9ffc648641b119ba83f6129dc2d92学优网:http://www.gkstk.com/p-w1238310.html考题: 下面一段话中,有一处用词不简明,有一处用语不得体,请分别找出来并加以改正;然后在文中的空白处填上一句简洁的话,使语段前后连贯。(6分)“骨法用笔、气韵生动”,是苏焱的山水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她所推崇并不懈追求的原则和意向。很多人作古意山水,容易拘谨刻板。 ,她的作品泥古不化,也许是她遍临古画打下了深厚的传统基础,加上她将处世为人积极乐

  • 水墨写意——孙健忠作品集

    水墨写意——孙健忠作品集刘健水墨写意工作室

  • 春色满园入画图——记海派花鸟画画家孙健忠 (《劳动报》2016-4-11)

    春色满园入画图——记海派花鸟画画家孙健忠(《劳动报》2016-4-11)2016-04-13秦史轶  与上海海上书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孙健忠的相识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其间,那时我正参与筹办著名书法家孙信德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个人书法展,孙健忠君即是孙老先生哲嗣,由此结缘。  健忠幼承庭训,课外喜绘事,十余岁师从海上名家乔木先生,其后又拜在应鹤光先生门下,受益良多,识见日深,绘事进步神速。上世纪90年代初赴日本求学有成,遂分别在东京煤气公司和日本电话总局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多获好评。期间还偕父兄先后在日本的东京、鹿儿岛

  • 2015上海浦东美协会员名单

    上海市浦东新区美术家协会成员名单

  • 顾文彬

    顾文彬,1949年12月出生,上海浦东人,副研究馆员(副教授),现任上海浦东新区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书画院特聘画师,上海书画院浦东分院常务副院长。擅长中国花鸟,兼写山水、人物。个人作品参加全国及上海市美展并多次获奖,不少作品被国外博物馆和收藏家收藏。《凉山瑰宝》、《正月》曾连续二届蝉联上海市美协等主办的《江南之春画展》一等奖;《日出侗寨》入选《时代风采--上海市美术大展》和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1998年,应美国亚洲文化研究机构邀请,赴美国洛杉矶举办个人作品展览,

共有7页首页上一页34567下一页尾页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