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浦美会员 >>徐立铨 >>媒体精选 >> 上承国家书画事业 下启百姓文化新梦
详细内容

上承国家书画事业 下启百姓文化新梦

上承国家书画事业 下启百姓文化新梦


——上海书画院浦东分院画好『三幅画』带来的启示

 

001.jpg

 

 

     上海浦东的高东,是一个地处大都市边缘的小镇。2011年4月,在高东镇一个文化园区内,诞生了一家书画组织——上海书画院浦东分院,它是上海市文联下属的上海书画院的一个分支机构。浦东分院旗下虽有30多位挂着一级、二级美术师头衔的艺术家,但除了院长徐立铨这位“大当家”外,只有三四个编外工作人员,属于无人员编制、无资金拨款、无办公场地的“三无”机构。在外人看来,这样的书画组织充其量只是画家自娱自乐的世外桃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组织,近年来却每年都会策划筹办一次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国家年度展,如2011年的“辉煌浦东——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 2012年的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3年的全国油画作品展等。这些大展都是由中国美协、上海市文联联合主办,由浦东分院在上海市美协的指导和参与下共同承办的,在业内赢得了很好的口碑。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徐立铨告诉我们,除了紧紧依靠中国美协、上海市文联、上海市美协、上海书画院等上级组织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外,那就是用拳拳之心凝聚画师,用创业精神支撑事业,始终把坚持画好“三幅画”放在第一位,努力去实现上承国家书画事业、下启百姓文化新梦的目标。


依托社会力量  画好国家之画


  立足浦东开发开放的前沿,举办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展览,这是徐立铨在建院之初就定下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解决的是每个大展的经费问题,其次是要吸引到全国有实力的画家参与,再有就是展览背后一系列极其繁琐的工作,要完成这些任务对于一个小画院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然而,徐立铨这位沪上最年轻的国家一级美术师,头脑灵活、人脉甚广,他积极联系一些知名企业筹到赞助。接着,在中国美协和上海市美协的官方网站等各大重要媒体上发布征稿信息,每次都能收到积极的响应,而后徐立铨再去找来热爱书画艺术的志愿者,以解决人手少的困难。


  收作品的工作看似简单,实则一不留心就会出现很大的疏漏。在一个大展上,有个画家寄过来一幅画,工作人员打开快递一看,发现里面是空的。闻此消息,画家非常生气,要跟浦东分院打官司,这时徐立铨镇定地调出了监控视频,寄给对方,那位画家立刻明白院方确实没有收到画,是快递公司的问题。矛盾之所以能迅速解决,在于浦东分院做好了严密的准备工作,未雨绸缪。一个来稿作品往往需要创作半年、一年以上,容不得半点差池,因此浦东分院在接件和拆件时全程设有监控录像,杜绝隐患。


 

名家牵手大家  画好百姓之画

 

  除了助推国家的书画事业,浦东分院也非常重视文化惠民。徐立铨说,书画虽是高雅之物,但也需要接地气,没有百姓的文化新梦,就难有国家书画事业乃至整个文化事业的繁荣。


  一个秋色渐浓的日子,徐立铨与一些画家来到崇明三岛,与当地书画爱好者切磋艺术。这时一个9岁的小男孩来到身边,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一笔笔泼墨、一幅幅勾勒,从艳阳高照一直站到了暮色将至。天色渐晚,小男孩的祖父过来叫其回家,看着恋恋不舍、欲言又止的孙子,这位祖父告诉徐立铨,小孙子从小喜欢画画,但遗憾的是住得偏僻,没有学画的条件,接着他迟疑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地问:“先生,能不能送我小孙子一幅画? ”“当然可以。 ”徐立铨二话不说就把身边所带的一幅展览作品赠予小男孩。望着小男孩离去的背影,徐立铨脑海里也浮现出儿时学画的情景。徐立铨出生在浦东的近郊——金桥镇,他一直记得在自己学画的道路上得到过许多村民,包括一些素昧平生的好心人的帮助,因此,他不时地告诫自己,永不忘本,他坚持艺术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回馈社会、回馈父老乡亲。当浦东分院建成之后,徐立铨立刻想到了那些相对偏僻的农村。目前上海市的文化惠民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书画名家下基层也日渐频繁,但农村往往是被遗忘的角落。为此,徐立铨领衔的浦东分院特地组织了一个“书画名家牵手村民大家”的品牌活动,定期委派画师到村里给喜欢书画的村民辅导,赠送字画。


  一个周二的下午,高东镇的社区文化中心里,二十几位学员济济一堂,有七八十岁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还有几位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这群不同年龄、来自不同领域的学员汇聚在此,为的就是听浦东分院的画师朱伟广的课。课堂上,虽然大家都有一定的绘画基础,但毕竟有老年人,接受能力差一些,朱伟广每次都会不厌其烦地解释,直到他们搞懂为止。


  除了免费上课,浦东分院还时常会组织一批名家精品画作进行展览,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免费欣赏那些以前只能在市区美术馆才能看到的画展。每到樱花盛开的季节,浦东分院都会专门组织画家到樱花园进行创作,专业画家笔下美轮美奂、栩栩如生的画,为书画爱好者提供了提高的模本,也让普通观众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培养后继人才  画好孩童之画


  在浦东分院的“三幅画”里还有一幅特别的“画” ——孩童之画,为何把孩童从百姓中单列出来呢?“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应该让孩子们多接触、了解、学习,这样才不会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迷失自己的传统精髓,迷失自己的本土情怀。我们致力于辅导孩童,也是希望培养更多的后继人才,普及书画艺术。 ”徐立铨解释到。


  目前国内浩浩荡荡的学画大军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成绩不好的学生,把学画当作进入大学的“敲门砖” ,而且大都接受的是素描、色彩等西画类训练,考入大学后多是学数字媒体设计或者油画,中国画专业的学生比较少。“即便是科班出身的国画家也基本是以工笔画为主。画写意画比较艰苦,没有二三十年训练是画不好的。目前在上海, 40岁以下画写意画的画家很少,基本已经断层了。 ”徐立铨忧心忡忡地说到。为此,浦东分院办了美术高考辅导班,并开展了“书画进校园”活动,进入上海航空服务学校、华夏中学、浦东模范中学、进才实验小学、高东小学等学校辅导学生画画。


“三幅画”带来的启示


  近年来,书画组织层出不穷,仅在上海,就有林林总总不下100家,但这些组织或因定位不清,限于小众的自娱自乐;或因力量薄弱,常年无具体的活动组织,只是挂个名;或因门户之见,缺少彼此的交流合作,圈出了各种“自留地” 。而上海书画院浦东分院的活动却开展得如火如荼,关键在于三个方面:首先,用活动凝聚起画家,一起下基层“播种” 。浦东分院发挥联络协调功能,热心组织画家参加展览,出去写生,下基层辅导、送画。第二,依托社会资源,发动民间力量。如何发挥民间力量来推动地方文化是当今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浦东分院举办活动不拿国家一分资金,将政府部门、文联、社区街道、画家等各方资源进行整合,动员热心于书画艺术繁荣的企业慷慨出资相助,利用社会资源为艺术家创作、书画普及提供更多的条件,从中可见一个书画艺术组织的活力显现在善借力、促合力、谋发力之间的综合集成。第三,定位清晰、目标明确,扎根于书画院所在地。现在国内不少书画组织名头很大,带有“中国” 、“中华”等字样,甚至以“亚洲” 、“世界” 、“囯际”自居,但往往好高骛远或者就是以“书画”之名行“功利”之实。而浦东分院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踏实朴实,目标明确。浦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龙头,是上海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区,具有传统书画艺术的深厚底蕴,同时在浦东,既有广阔的农村区域,也有蓬勃兴起的都市新区,文化方面的需求急剧增长,而浦东分院的设立是顺势而为,同时画好“三幅画”的定位,推动了书画事业的繁荣,促进高东镇书画之乡的形成,并在书画艺术服务百姓以及培养新人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转载自《中国艺术报》



网站落款160903.jpg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